---关于济宁市生猪生产形势的调查与研究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打破了往年春节过后价格走跌的范例。近期的猪肉价格再度验证了一句话:“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猪肉价格的“高歌猛进”不断挑战着市民业已脆弱的消费神经。猪肉价格到底怎么了?普通市民在问,猪肉摊贩在问,政府部门在问,养猪场场主也在问。这个似乎没有答案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困扰所有人的“哥德巴赫猜想”。为探究其原因,市统计局农调队近期深入邹城、曲阜等地大型生猪养殖场进行调研,意在揭开生猪价格飙涨背后的谜团。
一、当前生猪生产及价格基本情况
2011年上半年全市生猪存栏259.7万头,出栏310.2万头,同比分别增长3.4%、1%。今年6月份生猪补栏量58万头,与去年同期补栏量上涨1.3%,与上月相比减少9.6%。2011年6月底全市生猪饲养场(户)数92163个,与2010年底142676个比较,下降35.4%;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户)2480个,与2010年底2066个比较,增加20%;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102个,与2010年底82个比较增加24.4%。
当前我市生猪价格19.8元/千克,与上月相比上涨11.2%,同比上涨69.2%,与年初相比增长45.6%。去骨带皮猪肉价格29.5元/千克,与上月环比上涨5.4%,同比增加70.5%,与年初相比增长45.3%;仔猪价格32元/千克,同比上涨150%,与上月相比上涨6.7%,与年初相比增长110%。饲料价格以猪主要饲用原料玉米为例,现价格2.42元/千克,同比上涨19.8%,与上月相比4.3%,与年初相比上涨20.4%,猪粮比价为8.18:1,位于绿色区域(9:1-6:1),属价格正常范围。
二、当前生猪价格飞涨的原因
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生猪及其价格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养殖效益显著提高。猪源紧张面对的最大压力是今年油价涨幅高,饲料涨幅高,人力成本涨幅高,这“三高”叠加把猪价支撑在一定高位。
(一)生产成本特别是饲料成本的上涨为生猪价格上涨提供了支撑。饲料成本占生猪养殖成本的70%左右,育肥猪配合饲料2011年4月份价格2.3元/公斤,7月份价格2.6元/公斤,上涨13%。同时,仔猪价格涨幅也较大,大幅增加了养殖投入成本。
(二)工人工资以及防疫用药增长,提高了养殖成本。去年养殖场工人工资600元/月,今年增加到1000元/月都不好找人。另外,防疫用药成本的增加,使得每头猪成本增加近20元。
(三)生猪供应影响。由于2010年年底爆发的生猪流行性腹泻、流感等疫情,造成能繁母猪数量减少,母猪产仔率下降,使大量本该在今年春天上市销售的仔猪死亡,从而导致本该在这个时间段内出栏的生猪减少,市场供应紧张。生猪养殖不同于别的行业,它有一定的养殖周期,现在的生猪存栏量恰恰处于波谷。
(四)融资成本的增加提高了饲养成本。由于银行贷款较难,民间借贷利息较高,使得融资成本提高。
(五)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涨,拉动了包括猪肉在内的农产品价格上涨。
三、2008年至今生猪价格走势分析
(一)猪粮比价走势。按照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和山东省《<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实施细则(暂行)》规定,我省生猪生产达到盈亏平衡点的猪粮比价为6:1。当猪粮比价高于9:1时,按照有关文件规定,适时投放政府冻肉储备,必要时启动困难群众生活补贴、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向城乡低保对象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大中专院校学生发放临时补贴。当猪粮比价低于9:1时,划分为五种情况:1、绿色区域(价格正常),猪粮比价9:1-6:1之间;2、蓝色区域(价格轻度下跌),猪粮比价6:1-5.5:1之间;3、黄色区域(价格中度下跌),猪粮比价5.5:1-5:1之间;4、红色区域(价格重度下跌),猪粮比价低于5:1;5、生猪价格异常下跌的其他情况。
我市2008年3月至今共173周中,猪粮比价高于9:1,猪价过高的周数共32周,且集中出现在2008年8月中旬之前和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中旬两个时间段;猪粮比价处于蓝色和黄色区域(6:1-5:1之间),价格中低度下跌的周数共25周,主要出现在2009年5月-7月中的部分周和2010年2月下旬至7月中旬阶段;猪粮比价处于红色区域(低于5:1),价格重度下跌的周数共6周,其中出现在2010年4月中旬至7月中旬之间。猪粮比价处于绿色区域(9:1-6:1),价格正常的周数为104周,目前猪粮比价为8.18:1位于绿色区域。
2008年3月至今生猪生产处于盈亏平衡点(猪粮比价6:1)以上的周数共139周,生猪生产处于盈亏平衡点(猪粮比价6:1)以下的周数共31周。
(二)生猪、玉米价格走势。我市生猪价格从2008年3月18.2元/千克以来一路下跌,虽于2009年元旦、春节期间上涨一段时间,但至2009年5月上旬跌至8.5元/千克的最低点。2009年5月下旬起生猪价格呈现小幅上行态势,于2009年12月底达到13.3元/千克的年内最高点。2010年1月起,生猪价格呈现下跌态势,于4月中旬达到9元/千克的低点。从2010年4月底起,生猪价格一路攀升,至今年4月起呈现快速上涨态势,至今到达历史最高点19.8元/千克。
我市玉米价格2008年9月之前基本平稳,9月下旬起出现下跌,于2009年1月跌到最低点1.3元/千克。2009年2月起,玉米价格持续上涨,于9月中旬到达1.92元/千克的高点。后虽有小幅回落,但于2010年4月前一直维持在1.85元/千克左右。2010年4月玉米价格出现上涨,并与2011年2月前一直维持在1.9-2.02元/千克之间。今年2月中旬起,玉米价格呈现快速上涨至今达到2.42元/千克的最高点。
目前生猪价格虽然到达历史最高,但因为玉米等饲料价格也到达高点,猪粮比价未超过9:1,养猪业生产效益仍处于正常范围,而2008年时生猪价格上涨时,猪粮比价超过了9:1,属于过度上涨,两次生猪价格上涨情况有本质的不同。
四、不同人群在当前生猪价格形势下的心态
(一)养殖户:母猪涨价,补栏者很少。按照现在的收购价,一头猪能健康长到220斤,然后平安地出栏,也就赚600多块钱。玉米已经突破1.2元/斤,配好的猪饲料也高达1.75元/斤,按照长到110公斤之前,喂3斤料长1斤肉算,光饲料钱就要5.25元/斤,之后则是喂7斤料才长1斤肉,成本更大;一头猪从出生到出栏要打十几种疫苗,要吃各种保健药,冬天还要取暖、夏天要用降温设备,一斤猪肉加0.5元都打不住;人工费也是大头,现在雇一名工人至少要1000元一个月,每月出栏100头的猪场至少要3名劳动力,一公斤猪肉再加0.6元的成本。最后再算上场地租金等各项意外开支,一斤猪肉的成本高达约6.5元。
养殖户需要的是繁殖能力强的原种能繁母猪,还有品质优良的品种猪仔,而现在这两类猪的价格已经高得离谱了。母猪和猪仔的涨价,也是养殖户没有补栏的重要原因。 “照理说,猪肉价格涨得这么高,大家都争着补栏了,可现在谁敢补栏?” 一位养殖场业主道出了心中的顾虑。养猪成本的高涨,以及对猪肉价格波动的预期,使得养猪场都采取了保守做法,维持原来规模已经算是有魄力的了。大家都怕暴涨之后是暴跌,很多养殖场已经开始减少能繁母猪的数量,现在养猪场的观望情绪都很浓,大家都担心在下一个养殖周期猪肉价格会出现暴跌,但照此情况发展下去,猪肉供应量始终上不去,猪肉价格是不会有回落的苗头的。
(二) 杀猪卖猪都没暴利。生猪收购价目前在9.7元/斤至9.9元/斤,白条猪肉的批发价是12.6元/斤,零售市场上的普遍售价是16元/斤……面对如此之高的历史价格,很多人都会质疑:究竟钱被谁赚走了?
屠宰厂称自己不仅没有利润,反而倒赔。9.9元/斤的收购价;还需付给经纪人每头猪10元的提成,7元/头的装猪费,3元/头的产地检疫费,10元/头的车费,加上一头猪约在运输过程中折秤3斤,综合起来,一头猪到屠宰厂的费用是60元,折合0.6元/公斤;屠宰厂要配冷库,给猪肉排酸遇冷的车间,一个月电费8万元,还有人工费,算下来一头猪的屠宰成本是27元左右。到这个阶段,一斤猪肉就要超过10元了。一般200多斤的生猪放血、去毛、除下货后只剩130斤左右,如果不算下货的收入,白条肉的成本在14元/斤以上。
至于零售环节,一家大型超市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猪肉和鸡蛋的扣点是所有商品中最低的,绝对不超过6%,加上超市经常拿出部分猪肉搞促销活动来拉人气,利润非常低。
(三)信息渠道生猪经纪人手持“双刃剑”。“生猪经纪人”这个称谓一直贯穿着整个生猪产业链。这是一把双刃剑。有了这些走街串巷的经纪人,养殖户手里的生猪才能最快地变成资金,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生产过程中。从这一点来说,生猪经纪人可以说是生猪产业链的“润滑剂”,但同时这也成为了生猪上市成本增加的原因之一。目前收猪手续费为每头11元左右,而一个中型屠宰厂的年屠宰量就在20万头左右,算下来,仅一个屠宰厂一年因生猪经纪人产生的成本增加就200多万元,放大到全市,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而这个巨大的数字,将稀释到市民每日购买的猪肉当中。生猪经纪人带来的成本增加不止于此,分散收购造成的运输成本,毛猪因代谢造成的过程折损等,都要附加到商品猪上市成本当中。如今这一行当也不容易,通常情况下,看600头猪最终能谈下200头猪就很不错了,其中有养猪户惜售抬价的因素,也有猪的质量、体重不过关的因素,尤其是眼下,本来存栏量就低,养猪户的惜售心理也很强,收猪简直难死了。以前是信息员一天几十通电话推销猪,现在是每天几十通电话打给各地信息员问猪源,但收集到的活猪数量确实比往年少很多,被屠宰厂逼急了,就只能蹲守在养猪户家里,求也得把猪求回去,否则以后没法合作了。
五、当前生猪养殖存在的问题
2005年,当猪肉价格还徘徊在6元一斤的时候,没有人能够预测2007年时能涨到12元;同样的,当2008年下半年猪肉价格跌至8元的时候,又有谁会预测到3年后的今天,单价会高达16元?现在猪肉价格基本就是三年一个起落。一位农村养殖户的经验,浓缩成了一句“三年河东三年河西”,而这句话也成了猪肉价格的宿命箴言。
(一)药品使用药物较多影响繁殖成功率。一头猪从生下来到走进屠宰厂,一生到底要吃多少药?就连专业养殖户也无法搞清楚。养猪最怕病,生猪一旦得病根本没法治疗,所以只能靠提前预防,这就需要大量药物。以前一头生猪出生以后,只需要打两针疫苗,一针猪瘟疫苗,一针水肿疫苗,而现在给猪仔打的疫苗可是一大把,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传染性胃肠炎、口蹄疫……而在整个成长过程中,生猪也要服用各类抗病毒、增加免疫力的药物。虽然这些药物都在国家允许使用的范围内,但带来的一个最直接负面效应就是能繁母猪的繁殖成功率大幅下降。现在一头母猪能生10个猪仔就算是好的,以前散养的时候能下个15个猪仔,甚至20个猪仔都是有的。不光是单窝产量下降,而且配种难度也增加了很多,而且产下猪仔的死亡率也大大增加,而这些都缘于大量药物的使用。在养殖户的养殖场内,只能走到办公区,生人不能靠近,就连养殖户都要带鞋套,然后用生石灰消毒鞋底。因为大量使用药物,现在的猪比人更金贵,人能扛得住的小病小灾,传到猪圈里就成了灭顶之灾。而在这个养猪场内,随处可见的各种药瓶药盒。
(二)规模养殖业发展缓慢。现代养猪业已与传统的养猪有了越来越大的区别,越来越成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只有具备现代管理理念的规模化养猪场,才具有获得稳定、可观盈利的能力。目前,建设一个存养100头基础母猪的适度规模养猪场,需投入200多万元,规模养殖的高资金投入和技术储备,使得养猪业的门槛逐渐提高。就全国当前形势来看,生猪规模化养殖增长比例虽然逐年提高,但由于基数少,增长数量有限,规模化生猪养殖的存出栏增长量短期内很难补充由散养户退出造成的生猪存出栏减少量。
(三)销售模式 “上市捷径”不好找。各个环节都没有暴利,价格却这么高,仔细分析一下,流通环节的损耗还是挺多的。从屠宰到零售终端这个过程,成本损耗也相当大。
目前,屠宰好的猪肉有3个流通渠道,分别是超市、农贸市场和自建专卖店。前面两个渠道,无论从成本还是产品质量都比较难控制,超市方面的运营成本是相当高的,所以他们认为6%的扣点不高,但一斤猪肉就相当于加价0.75元,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差不多能买一斤便宜蔬菜了。另外,超市押款严重,屠宰厂一般两个月以后才能收到货款,像现在这么高的猪肉价格,超市押款两三千万很正常,对屠宰厂的正常运营也造成影响。农贸市场没有押款情况,都是散户经营,结款及时、销货量也最大,但管理存在漏洞让屠宰企业很头疼。
最后则是相对自主的自建店模式。这样的模式最重要的就是平衡成本。自己建店,租金是大头,你要提供给消费者好的产品很容易,关键是如何又好又便宜。这个难度挺大,租金、人工费、各项运营管理费无疑要摊在肉价中。
(四)生猪经纪人是否必须?说法不一。目前情况下,屠宰厂与养殖合作社缺乏有效联系,很大程度上要依赖生猪经纪人,像有的公司里,虽然也有自己的养殖合作社直接供货,但也只能保证屠宰厂的一部分生猪货源。但同时有人提出,缺乏生猪供销信息平台才是生猪经纪人生存的根本,如果能够建立起政府主导的生猪供销信息平台,为屠宰厂和养殖场搭起“厂场对接”的鹊桥,就有可能让生猪经纪人数量大减。
六、下步价格走势及几点建议:
预计三季度,生猪及其产品价格不会出现大幅波动,随着中秋和国庆节日的到来,畜禽产品市场价格又将可能出现小幅上涨。为此,建议:
一是政府尽可能的不出手打压猪价。2009年至2010年猪价畸低,养殖户亏本,投资者逃离,生猪养殖量锐减。只不过,当猪价暴跌之时,所引起的社会反响远不如猪价暴涨那样大,城里的消费者享受着廉价猪肉而浑然不知乡下养殖户的艰难。在某种意义上,此轮的猪价暴涨,早在4年之前就已经埋下伏笔,4年以来,猪价经历了暴涨-暴跌-暴涨的循环。个中教训是深刻的:以行政手段干预猪价,不管初衷多么良好,但都会干扰正常的市场规律和秩序;虽然能够取得一时之效,但结果必然是猪价暴涨暴跌,要么“猪贱伤农”,要么“猪贵伤(市)民”。实际上,养猪行业市场化充分,猪肉供求以及猪肉价格,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可以调节。当市场供小于求、价格上涨之时,自然会刺激生猪养殖,无须“有形之手”干预,供给也会逐渐扩大,价格逐步回落。虽然这个过程相对缓慢,但会少留后遗症,避免暴跌,进而避免暴涨。
二是加大养殖户的融资扶持力度。建议银信部门适当放宽贷款政策、增加贷款额度,对需贷款的生猪规模养殖场给于扶持,帮助其发展生产。
三是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对能繁母猪实施保险的基础上,将能繁母猪保额提高到3000元/头,并将参保范围扩大到商品猪,以建立畜牧业长效风险防范机制,保障养殖户利益,规避疫病风险,增加农民收入。
四是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建议加大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苗的仓储、运输等方面的投入,提升疫苗储运和注射质量;强化技术投入,增强养猪业不明病因的研发力度;研究完善动物疫情的监控、测报、应急处理与扑灭能力,严防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保护产业发展。近期是疾病高发期,需加强防疫工作,继续做好饲养管理,及时调整存栏结构,关注疫病发展形势和行情变化,适时出栏
审稿:朱传丁 张庆旭 撰稿:赵晓静
2011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