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统计数据 > 统计信息
肉菜高烧不退 禽蛋价格走低
信息发布时间:2016-4-1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

根据往年情况,春节过后,猪肉、蔬菜的价格会陆续下降,但今年相反,市区肉菜价格居高不下、仍在高位运行,唯有鸡蛋价格走低,居民觉得实惠。
 一、当前主要农副产品行情
 (一)菜价“高烧不退”。目前市场上已经找不到“一元菜”,就连白萝卜、绿豆芽和黄豆芽都2元/斤,大白菜也已涨到3元/斤,西红柿4.3元/斤,丝瓜6.5元/斤,优质花菜8元/斤,西兰花、芸豆8.8元/斤,长豆角成了菜中贵族,每斤达到12元,比当前15元/斤的猪肉价格便宜不了多少。不仅是老百姓口中的“细发菜”价格不低,春天常吃的绿叶菜身价也在骤增。奶油菜3.5元/斤,韭菜、小白菜3.8元/斤,生菜6元/斤。“向钱葱”来势汹汹,“蒜你狠”卷土重来。大葱价格现已飙升到6元/斤,大蒜达8元/斤,市民直喊吃不起。

(二)猪肉价格淡季“不淡”。往常节假日前后才攀升的猪肉价格,今年却在春节过后的传统淡季期间仍在上涨,连续两个月处于高位运行状态,这是以往年份没有出现过的。受供求关系及节日效应影响,年前猪价上涨比较快,春节期间市场零售价在14.6元/斤,目前处在每斤14.8-15.2元区间。肉价较春节期间不但没有下降,还有隐隐上涨的态势。
 (三)禽蛋价格比较亲民。前两年鸡蛋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激发起养殖户以及大型蛋鸡养殖场的热情,大型养鸡场越来越多。自去年中秋节后,新增蛋鸡产量逐步加大,蛋价持续回落。春节期间需求量增加,鸡蛋价格略有上涨。春节过后便开始下滑,降价时间提前打破了以往元宵节后因市场需求量减少而鸡蛋价格下滑的惯例。2月下旬跌幅加大,进入3月以来呈现加速下跌趋势。

从春节至今的两个月时间里,蛋价下跌了三成左右,部分养殖户表示已出现亏本现象,价格的快速波动也导致商户们不敢囤货。目前3.8元/斤的鸡蛋零售价让市民直喊实惠。
 二、原因分析
 (一)菜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一是种植成本、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较高。市场上蔬菜供应以大棚菜、外地菜为主,无论是生产成本还是运输成本均较高,导致零售市场菜价高;二是超级寒潮影响。11月下旬的大雪是1951年以来同期之最,造成部分大棚被压塌,蔬菜遭受冻害减产,供应减少,蔬菜批发和零售商户跟风涨价;三是“倒春寒”影响。低温对蔬菜生长极为不利,导致蔬菜生长周期延长,露地菜和大棚菜上市时间推迟,供小于求,自然推高了菜价。预计随着气温逐步回升转暖,蔬菜供应短缺的局面将会得到缓解,价格将逐步恢复正常。
 (二)近两年猪肉价格长期低迷,部分养殖户退出市场导致目前生猪存栏下降,继而影响猪肉价格。2012-2013年保本微利,2014年陷入严重亏损,每出栏一头猪亏101元。2014年和2015年两个春节消费高峰期猪价不涨反跌,严重挫伤了养猪场户的生产积极性,生猪产能深度调整,目前处于较低水平。据统计,2016年一季度末,全市生猪存栏300.4万头,比去年同期减少5.7万头,同比下降1.9%;生猪出栏162万头,比去年同期增加7万头,同比增长4.5%;猪肉产量1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0.4万吨,同比增长3.5%。
 此轮猪价上涨是恢复性和补偿性的,最主要原因是生猪饲养量减少造成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是过去三年猪价偏低引发产能适应性调减的结果。现在的猪粮比是9∶1左右,已经远超6∶1的盈亏平衡点,饲料价格比往年低15%-20%。以玉米为例,今年收购价格低至0.8元/斤,前两年同期价格在1.2元/斤左右。按照当前的生猪收购价格,养殖户卖出一头猪可获得六七百元的利润。
 猪肉价格走高与产能供给难以满足消费需求有关,根据生猪的生长周期,去年下半年补栏的仔猪预计四个月之后上市,猪肉价格便会慢慢回落。
 (三)鸡蛋价格创近年来新低,供大于求是主因。由于2014年蛋鸡养殖收益较好,养殖户在2015年3月补栏热情较高,育雏鸡经过4-5个月的养殖周期进入产蛋期。从7月份开始,新增蛋鸡开产量稳步增加,进入9月份,需求量有所增加使得鸡蛋价格略有抬头。中秋节过后,需求疲软,新增蛋鸡产量逐步加大,蛋价持续回落。春节前后蛋价在小幅上涨后,急速下跌,重回“三元时代”。据统计,2016年一季度末,全市蛋鸡存栏2292.6万只,同比增长0.8%;鸡蛋产量7.6万吨,同比增长2.9%。
 未来鸡蛋价格上涨的动力尚未显现,过低的蛋价打压了养殖户补栏,蛋雏鸡价格走低。随着天气转暖,鸡蛋产量仍将持续增加,近期内蛋价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