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电子商务是增强地区经济综合实力、提升区域竞争力、赢得全球资源配置优势的有效手段,是提振内需、扩大消费、吸纳就业、促进对外贸易的重要途径,也是助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济宁发展升级版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济宁市电商平台发展快速。前三季度全市电商平台共完成交易额809.7亿元,增长33.9%。其中规模以上电商平台完成交易额788.5亿元,增长35.7%;规模以下电商平台完成交易额2.1亿元,下降11.5%。
一、全市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情况
从县区看,济宁市高新区和邹城市电商平台发展走在前列,全市24个平台中,高新区9个,邹城市7个,合计占比66.7%。前三季度济宁市高新区、邹城市电子商务平台分别完成交易额187.2亿元、617.5亿元,占全部交易额的23.1%、76.3%,合计占比99.4%,全市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呈现出集聚发展的态势。
从企业看,电子商务平台成为企业发展新动能。近年来,发展电子商务平台成为很多企业求发展、谋转型的选择,金乡县蒜都物流产业园本着立足实体、发展电商的理念,借助济宁网库互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中国大蒜网”,网上网下互动发展激活了企业的活力,扩大了销售,打响了品牌,提升了实力。全市电子商务发展的领头羊-中煤工矿物资集团有限公司,以自营为初衷组建专业平台开发团队,打造了器械销售网,旅游出行网、海外购物网等一系列电商平台,随着实力的逐步提高,吸引了国内外大批企业加盟注册,企业扩大销售空间的同时拓展了业务范围。
从平台看,全市电子商务平台各有特色。面向本地需求的“济宁客”、“百意购”,小有名气的“亲亲网”,海外购物跨境电商平台“海淘网”,专注于旅游的“一游网”、“1018旅游网”,农产品销售的“中国核桃网”,互联网教育平台“91淘客网”等,其中不乏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明星平台,注册用户数逐月攀升,平台交易额稳步增长,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二、全市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增速变缓。前三季度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3.9%,分别低于一季度、上半年36.1个、18.3个 百分点。一方面电商平台个数增长缓慢,后生动力不足。从一季度至今,电商平台个数仅增长1个;另一方面,一些自营平台交易额随着企业的经营状况的变差而下降。
多数县区电商平台发展滞后。全市13个县市区中,仅有7个县市区有电子商务平台。其中济宁市高新区、邹城市平台个数较多,任城区3个平台,梁山县、泗水县、嘉祥县、兖州区均只有一个平台,全市多数县区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滞后。
平台发展相对经济发展滞后。济宁市6家上市公司中,仅兖矿、山推2家有电子商务平台;济宁市工业三强中,济宁市高新区、邹城市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处于全市前列,而兖州区仅有一家电商平台,与经济发展规模不符。
规模以下电商平台缺乏。全市24家电子商务平台中,仅有一家为规模以下电子商务平台,占比较小。
三、影响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发展的因素
人才短缺、成本过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发展快速,但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教育相对落后,电子商务人才短缺,企业网络平台的开发遭遇人才断层,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前期的宣传需要耗费大量流量费用,后续的维护更是继续“烧钱”,高昂的成本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也让一些处在品牌宣传期的平台步履维艰。
全市电商发展环境仍待进一步优化,网上经营理念还未深入人心,很多买家对网上交易形式尚存疑虑,对平台品牌信任不足,往往出现线上看货线下购买的情况,影响了电商平台企业的利益。
四、加快全市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建议
一是整合资源,降低开发成本。采用企业间共同投资、分享使用的方法,整合资源,降低平台开发、维护成本。
二是加强电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采用校企结合的方式,针对性的培养一批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解决人才短缺的难题。另一方面,以电商培训学校为抓手,结合信息化教育等互联网专业教育,打造济宁互联网教育品牌。
三是营造优良的电商发展环境。大力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对在本地注册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注册收费会员用户达到1000户以上,给予适当资金扶持。支持本地企业对接知名第三方平台运营商,开展战略合作,建设济宁产业带、济宁特色馆,打造济宁本地产品网上商城,对平台建设给予启动资金支持,并根据销售业绩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四是加快跨境电商平台建设。推进面向跨境贸易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建立海外营销渠道,创立自主品牌。支持企业开展跨境业务,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B2B、B2C进出口业务,对首次加入经认定的第三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首次创建电子商务网站的外贸转型企业,分别给予一定的入网费和建网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