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50.57亿元、同比下降1.0%。分行业看,呈现“三增两降”态势,农业实现16.65亿元、增长10.6%,林业2.17亿元、增长38.7%,牧业23.02亿元、下降8.6%,渔业2.66亿元、下降27.5%,农林牧渔服务业6.07亿元、增长14.2%。农业生产总体下降主要是受到畜牧和渔业下滑影响。
(一)小麦长势良好。目前,全市523.8万亩小麦长势良好,是多年以来春季苗情最好的一年,整体表现为越冬期无区域性冻害,长势均衡、苗量足;个体健壮、根系发达,土壤表墒适宜、底墒充足。苗情转化升级比较理想,一类苗面积238.6万亩,二类苗面积191.5万亩,三类苗面积64.2万亩。
(二)蔬菜生产形势向好。一季度蔬菜及食用菌产量55.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4万吨,增长2.7%。其中,蔬菜收获面积16.4万亩、增加0.6万亩、增长4.1%,总产量50.1万吨、增加0.4万吨、增长0.72%;食用菌产量5.3万吨,增加1万吨,增长25.5%。
(三)春季造林绿化强力推进。一季度全市完成新造林9.54万亩,其中新增造林4.3万亩,更新造林5.24万亩,新建、完善各类绿色通道598公里,新建、完善农田林网化面积15.3万亩。
(四)主要畜产品出栏下降。疫情期间生猪运输受限,部分养殖场出现压栏现象。猪肉市场供给虽然减少,但受企业停工、学校停课、餐饮店停业等因素影响,猪肉消费需求大幅下降,市场供需关系基本保持平衡,生猪出栏价格和猪肉价格均未出现明显波动。牛、羊生产总体保持稳定,调运受阻,出栏量下滑。屠宰企业延迟开工、活禽交易市场关闭、疫情期间需求量下降等因素导致畜禽养殖规模缩减。一季度生猪出栏70.1万头,同比下降41.5%;牛出栏5.5万头,下降2.5%;羊出栏49.7万只,下降37.6%;家禽出栏2632万只,下降19.2%;禽蛋产量13.1万吨,增长51.9%;奶类产量1.8万吨,下降6.6%。
(五)水产品产量大幅度下滑。疫情期间生鲜鱼虾类市场关闭、餐馆歇业,人员流动减少,水产品需求量下降,养殖户商品鱼捕捞量减少。水产品消费量少,鱼类价格低迷,部分名优水产品(青虾、鳜鱼、甲鱼等)价格下滑。鱼苗严重滞销,饲料、渔药等渔资购买困难。一季度,全市水产品产量1.7万吨,同比减少2.7万吨,下降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