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统计数据 > 统计快报
1—5月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信息发布时间:2020-6-23 信息来源:济宁市统计局

二季度以来,我市聚焦“百日攻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成效明显,主要指标呈现积极变化,经济运行延续改善向好态势。

一、工业生产有序恢复,企业效益下滑势头放缓。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5.6%,全省下降1.7%、全国下降2.8%,我市降幅较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10个行业实现增长,22个行业增速较上月改善,其中食品、造纸、汽车3个重点行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7.0%、11.7%和26.8%,合计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9个百分点。新增企业贡献突出,352家升规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8.6%,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8个百分点。从企业效益看,前4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25.4亿元、下降11.7%,利润总额78.2亿元、下降18.5%,降幅分别比一季度收窄4.5个和13.1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下探,重点领域支撑明显。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1%,全省增长0.2%、全国下降6.3%,我市降幅较上月加深0.9个百分点。重点城建项目快速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9.4%,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0个百分点。其中,道路运输业增长63.2%、水利管理业增长62.9%、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97.2%,3个行业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5.2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企业拿地节奏加快,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00.0亿元、增长10.5%,增速高于全省9.5个百分点,较上月加快10.0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大幅回暖,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增长22.9%、22.8%,较上月分别加快18.7个和13.0个百分点。重点项目盘子持续扩容,5月当月纳统项目124个,在库5000万元以上项目1165个、同比增加11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6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43个,同比分别增加136个和41个。

三、消费市场持续复苏,出口结构不断优化。1—5月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134.9亿元、下降16.6%,全省下降12.9%、全国下降12.7%,我市降幅较上月收窄3.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向好面继续扩大,22类商品有16类增速向好或实现增长。生活必需品持续旺销,粮油、肉禽蛋类、蔬菜分别增长33.5%、63.5%和86.9%。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速加快,体育娱乐用品类、环保家用电器、智能手机当月分别增长8.4%、10.4%和46.7%。汽车消费需求快速释放,在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减免税政策延期和企业促销力度加大双重作用下, 5月当月汽车类零售额实现增长24.1%,拉动全市限上商品零售增长8.7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30.6%。

对外贸易形势较好。1—5月全市进出口总额169.9亿元、增长2.7%,其中出口104.4亿元、增长15.6%,增速较上月提高1.8个百分点,进口65.5亿元、下降12.8%。贸易方式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0.1%,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86.8%、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24.4%、较上月提高13.9个百分点。

四、财政收支降幅收窄,金融信贷较快增长。1—5月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0.2亿元、下降4.2%,降幅低于全省2.7个百分点、较上月收窄0.9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29.3亿元、下降4.6%,降幅低于全省8.6个百分点、较上月收窄2.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6.0亿元、增长0.1%,增速由负转正较上月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社会保障就业、卫生健康、节能环保、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重点领域支出较快,分别增长8.4%、28.0%、17.1%、28.0%和54.9%。5月末全市金融本外币存款余额6432.9亿元、增长8.9%,本外币贷款余额4493.98亿元、增长16.5%,其中今年新增贷款413.09亿元、增长31.2%。

五、新兴动能较快成长,互联网经济显现活力。 “四新”投资下降5.1%、好于全部投资1个百分点,降幅较年初收窄20.8个百分点,占投资比重51.5%、较年初增加9.3个百分点。互联网零售持发力,限额以上网上零售额增长22.8%、拉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3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加快,前4个月实现营业收入21.9亿元、增长7.3%,增速较上月提高1.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服务业增长1.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不断提升,一季度达到37.7%,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全市多数经济指标出现不同程度回升,经济持续向好基础正在逐步恢复,但与其他地市相比,指标回升改善幅度较低,工业、投资等领域行业下降面较大,全市经济发展依然面临艰巨挑战。下阶段,全市要聚焦“百日攻坚”目标,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着力稳定重点领域发展,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帮扶,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助推企业扩产增效,稳定全市经济增长的基础。积极扩大有效内需,强化省市重点项目跟踪督导服务保障力度,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带动投资回升;持续撬动消费潜力,扩大消费券发放规模和范围,抓好节假日促销节点开展主题消费活动,打造夜间消费新地标,加速消费市场回暖。强化政策宣传解读,推动“三保”十条措施落地落细,全力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各项工作,增强企业生产运营信心,引导市场预期向好,加快促进全市经济企稳回升,实现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