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数据解读
上半年济宁GDP"跑赢"全国 "新三驾马车"已上路
信息发布时间:2021-7-24 信息来源:济宁市统计局

  继全国上半年经济数据面世后,济宁市也于昨日公布了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1-6月份,济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5.35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全国GDP高1.3个百分点。

  毋庸置疑,上半年济宁 GDP 再一次“跑赢”全国。尽管传统产业动力不足,但信息、科技服务等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服务性消费的快速增长有力推进了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形成。而这些特点也在上半年经济数据中尽显无遗,目前第三产业增幅高达9.8%,远远高于第一、二产业6.8、1.7个百分点,服务业引领我市经济转型发展。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民间投资较为活跃,投资额达1228.1亿元,同比增长14%,远高于其他投资增幅。而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高于GDP 增幅,乡镇居民收入增幅连续5年高于城市居民,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力支撑。

  可以说,“新常态”是对当下经济增长的最好诠释。尽管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济宁经济的增长速度从以往年均9%下降至8.3%左右,但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当然,不可否认,目前拉动济宁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速都呈现放缓的迹象,但这些并没有导致当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正好相反,济宁经济已经孕育出了“新三驾马车”,并已成为经济厚积薄发的重要原动力。

  外向型经济是“新三驾马车”之一,近年来,济宁通过多元化的国外市场、资源引入,有效弥补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为本地经济带来了活力。尽管这些年济宁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于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出口,随着这些经济体增长速度普遍下降,对外需求减少,已经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外部动力。但我市恰好利用了这一时机,市内企业实现了低成本品牌扩张以及全球化并购。不仅如此,我市还借力“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亚投行的成立让外向型经济不断升级,以“一带一路”为纽带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极大地促进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本地工程机械行业发展以及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提供了机遇,加速了地区经济增长。

  创新则是另外一驾“马车”。以往,工业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大量资本的投入,这造成的后果是低端制造业、钢铁、水泥等产业严重过剩,一旦外部经济环境出现风吹草动,经济就跟着遭殃,同时,人力成本的提高已经使低端制造业的成本优势不在。当前,由互联网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与我市经济新常态交汇,这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目前济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局面正在形成,这有效地激发了市场的活力、提高了产业发展的层次,已经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果以上“两驾马车”是我市经济发展中孕育的新生力量的话,那么消费市场再活跃就可以被称为“旧力量的焕发”。一直以来,城镇消费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但近年来不断呈现放缓趋势。然而,从数据来看,上半年济宁对经济的拉升作用依旧强劲,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3.6亿元,同比增长10.7%,较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高于GDP 增长2.4个百分点。而且,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729.5亿元,同比增长10.7%,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9.0%; 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94.1亿元,同比增长11.6%。

  显然,乡村市场增速明显好于城镇。近年来,我市通过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收入,以及提高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为消费市场的繁荣提供了全方位支撑。尤其随着农村改革进程的加快,农民收入上升,城乡消费品市场发展差距缩小。目前,镇区逐渐成为全市消费需求的坚强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主导未来全市消费品市场的发展走向,成为消费市场新的增长极,拉动了经济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发展也为城镇消费市场活跃营造了“氛围”,释放了城镇居民消费潜力。

  至此,济宁经济的“新三驾马车”已经启动,高质量、高效率、持续健康的经济发展新模式也已经上道。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