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数据解读
2021年济宁市经济发展“成绩单”亮点频出
信息发布时间:2022-1-29 信息来源:济宁市统计局

2021年,全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把稳增长、促发展任务摆在第一位,持续加大政策供给,不断创新工作举措,确保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全年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提质态势,可以五个字形容,即:稳、优、强、好、美

一是经济发展底盘更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了大抓产业、大抓制造业的战略方向,出台一揽子高含金量政策措施,集中优势资源向产业集聚,千方百计采取有效举措,着力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稳增长的措施成效显现,经济总量突破五千亿大关、达到5070亿元,粮食总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450万吨以上,实现GDP、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指标均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于全省0.2个、3.5个、6.4个、0.3个百分点,同时主要指标两年平均增速也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重点领域复苏力度明显提升,经济长期向好基础更加稳固。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更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放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成果,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强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出现积极变化,稳步向轻、新、绿方向转变。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制造业新动能带动下,制造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持续提升,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9%,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2.6个、9.8个百分点。港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梁山港、济州港投入运营,物流产业优势继续放大。

三是市场主体活力更围绕畅通经济循环,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打造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持续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小微企业贷款861亿元、较年初增长21.9%,民间投资占比达76.3%、高于全省11.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市场主体登记户数突破90万家,比2020年增长10.5%,年内新增市场主体14.56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4.89万户、占比达到33.6%;新增企业突破两千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新风光电子成功上市,实现我市科创板上市企业零突破,新增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79家、居全省第2位。

四是发展内生动力更坚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要素在全市加速流动,加快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的产品链、产业链和生态链,新增合作高校院所86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17个。加大新领域产业投入,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3%、高于全省10.3个百分点,四新投资占比达到58.1%、高于全省6.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向高端化迈进,规模以上高端装备、高端化工增加值分别增长29%28.9%,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80%,建成开通5G基站3671个,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五是城乡居民生活更统筹抓实抓牢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创新打造济时救社会救助品牌,实施主城区早晚高峰免费公交政策,系列为民暖心措施受到群众一致好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居民收入实现与经济同步增长,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PM2.5平均浓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分别改善16.1%11.5%,优良天数比例同比提高6.5个百分点。

当前,全市经济面临着多重挑战,境外疫情呈持续蔓延态势,国内陆续出现零星散发情况,对我市供应链产业链带来一定影响,进出口面临较大压力,生产要素局部制约依然存在。下步,全市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大产业布局力度,推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激发民营经济内生动力,确保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突破,力促经济持续走稳走实、走好走优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