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统计数据 > 统计信息
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信息发布时间:2023-4-28 信息来源:济宁市统计局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锚定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扩需求、促消费、稳就业,市场秩序加快恢复,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增多,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稳中加固态势,首季经济实现良好开局。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225.3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7亿元、同比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489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683.6亿元、增长5.2%。

一、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农牧产品供给稳定

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09.0亿元、同比增长5.0%。冬小麦整体长势良好,田间管理有序开展。全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4.6万吨、增长3.6%,瓜果产量1.3万吨、增长5.2%,生猪出栏102.5万头、增长4.6%,禽出栏1768.6万只、下降17.2%。一季度末,生猪存栏207.7万头,增长4.5%。

二、工业生产稳步复苏,服务业营收持续回升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较去年年底提高2.7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9.6%,制造业增长9.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2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2.0%。从行业看,超过65%以上行业实现增长,其中石油加工、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加值增长49.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增长20.1%,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8%,四个行业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个百分点。

1—2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9.0%。十大行业中9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6.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9.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20.7%,三个行业合计拉动规上营收增速11.5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稳速增长,重点领域投资持续发力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6%,较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0.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1%。从重点领域看,民间投资增长7.7%、拉动全部投资增速5.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稳定在70%左右;高技术投资增长72.8%、拉动全部投资增速6.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3.6%、高于去年同期5.0个百分点;房地产完成投资137.2亿元,同比增长5.5%、同比提升2.0个百分点。

四、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外贸出口增势良好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9%、比上年同期加快3.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增长9.0%、乡村增长8.8%。基本消费品零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30.9%;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0.0%、中西药品类、通讯器材类均增长11.8%;新消费业态持续蓄力,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限上实物商品销售额增长77.5%,新能源汽车增长46.2%。货物进出口总额195.7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其中出口154.2亿元、增长43.4%,进口41.6亿元、下降6.9%。

五、财税收入稳步增长,金融存贷款持续增加

我市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放水养鱼”涵养财源,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9.8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税收收入101.5亿元、同比增长4.8%,占财政收入比重为67.8%、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4.2亿元,增长11.3%,其中民生领域相关支出158.3亿元,增长17.9%,占财政支出的81.5%,农林水、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商业服务业等支出分别增长145.4%、22.5%、25.9%、39.7%。金融存贷款余额持续增加,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809.6亿元、比年初增加740.0亿元,较年初增长9.2%;各项贷款余额6976.6亿元、比年初增加566.2亿元,较年初增长8.8%,其中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长10.8%。

六、城乡居民稳定增收,价格指数温和上涨

一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82元,同比增长4.7%,其中城镇居民12055元、增长3.9%,农村居民6615元、增长5.6%;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2,较上年收窄0.0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3%,八大类商品“8升2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7%、教育文化娱乐类价格上涨0.9%、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0.2%、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7%,居住类价格较同期持平,衣着类、交通通信类价格分别下降0.2%、0.5%。

总的来看,一季度全市经济开局平稳,主要指标持续恢复,要素资源流动更加畅通,经济长期向好基础加固夯实。但也应看到,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多变,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供需两端仍有“温差”,回升基础尚需巩固。全市要紧盯全年任务要求,全面激发消费活力,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着力补短板、通堵点、挖潜力、提效能,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等工作,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确保经济平稳健康有序发展。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