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锚定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力促消费、扩需求、增活力,各级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总体呈现稳定向好、稳中提质态势。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上半年,我市生产总值为272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8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080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1356亿元,增长6.7%。
一、农业生产总体平稳,主要经济作物实现增长。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24.5亿元,同比增长4.3%。主要经济作物平稳增长,蔬菜总产量400.1万吨、同比增长2.8%,其中食用菌产量17.7万吨、同比增长7.3%;瓜果产量56.3万吨、同比增长1.0%,园林水果5.4万吨、同比增长4.6%。
二、工业生产稳定运行,重点领域支撑较好。坚定不移抓产业、强制造、优环境、助企业,全力稳定工业经济大盘,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38个规上工业行业大类中,2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为60.5%,其中煤炭行业增加值增长24.8%,金属制品业增长35.5%,汽车制造业增长31.6%,炼焦行业增长11.2%,橡胶行业增长9.8%,医药制造业增长6.1%,6个行业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个百分点,支撑全市工业平稳运行。从三大门类看,采掘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24.3%、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提升8.8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6.2%、拉动提升3.6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9.4%、下拉0.5个百分点。
三、消费市场持续回暖,接触性消费稳步回升。夏季消费旺季到来,市县联动举办夏季主题促消费活动,加大发放惠民消费券力度,激发消费活力,助推批零住餐行业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7.9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13.1%。从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单位21类商品零售分类中,16类商品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较一季度扩大9.5个百分点。从行业看,住餐行业升温较快,居民出行、娱乐等接触型消费需求快速释放,限额以上住宿业实现营业额同比增长24.1%,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营业额同比增长51.9%。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持续发力。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发展,各项“稳投资”政策靠前发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十亿元以上大项目支撑有力,在库计划总投资10亿元及以上项目221个、同比增长1.8%,完成投资额增长44.8%,对全部投资的增长贡献率达98.4%。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5.1%,延续一季度快速增长态势,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58.7%,拉动全部高技术投资增长34.4个百分点,投资额占全部高技术投资的60.0%;高技术服务业增长50.0%,拉动全部高技术投资增长20.7个百分点。
五、财税收支平衡向好,金融保障力度持续加大。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9.4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税收收入194.9亿元、增长12.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7.3亿元、同比增长3.7%。民生支出保障有力,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占比分别为24.2%、17.1%、15.2%,尤其是社会保障和就业同比增长21.3%,为稳就业保民生提供财政支撑。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044.9亿元、比年初增加975.3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163.0亿元、比年初增加752.7亿元,存、贷款余额较年初分别增长12.1%、11.7%,金融对经济支持持续增强,为经济平稳复苏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六、物价指数稳中放缓,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2%,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0.5%,虽然6月当月鲜菜价格上涨12.5%,但由于前期下降幅度大,上半年鲜菜价格依然同比下降7.1%;服务价格指数上涨0.1%。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18171元、同比增长6.6%。分城乡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2886元、同比增长5.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2447元、同比增长7.9%。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投资、消费、进出口等重点领域持续改善,经济运行质效稳步提升,为全年收官奠定较好基础。但也应看到,实体经济效益依然下滑,新动能发展还不足,经济持续回升承压较大。全市要紧盯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超强谋划部署,加大工作举措,加快推动中央和省、市各级政策措施落实落地,着力激发新动能活力,全面扩大市场需求,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确保经济运行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