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济宁市畜牧业在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重大动物疫情、整体经济下行消费力减弱等不利因素影响下,生产下滑,畜牧产品产量下降。
一、2015年畜牧生产总体情况
济宁市是畜牧生产大市,2015年完成牧业产值26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9.1%。
(一)生猪生产起伏较大。2015年初生猪存栏337.3万头,一季度末降为306.1万头,6月底降到近几年来最低点279.6万头,9月底回升到304.6万头,2015年末增加到337.4万头,与上年持平略增。2015年猪出栏572.5万头,比上年减少52万头,同比下降8.3%。
(二)牛、羊生产受疫情影响,发展缓慢。2015年末,济宁市牛存栏30.8万头,同比下降6.5%;牛出栏20.9万头,同比下降4.9%;羊存栏230.9万只,同比下降6.1%;羊出栏304.4万只,同比下降6.4%。牛羊的养殖周期长,母畜养殖量少,效益低,养殖户饲养母畜积极性不高,加上疫情的影响,造成目前牛羊存栏量减少。
(三)肉鸡库存增加,部分养殖户加快淘汰周期,提前清棚尚未补栏,家禽存、出栏量双下降。2015年末,全市家禽存栏7226.7万只,同比下降4.4%,其中活鸡存栏4684万只,同比下降8.6%;家禽出栏16119.7万只,同比下降12.9%,其中鸡出栏8209.5万只,同比下降15.5%。
(四)鸡蛋产量总体供大于求,价格直线下跌,家禽行业面临大面积亏损。2015年末蛋鸡存栏2862万只,同比下降7.5%;禽蛋产量47.7万吨,同比下降3.9%,其中鸡蛋产量34.5万吨,同比下降2.5%。
(五)奶牛存栏减少,奶类产量下降。2015年末,奶牛存栏4.3万头,比上年减少0.4万头,同比下降7.9%,全市奶类产量12.3万吨,同比下降6.3%。
(六)肉类总产量下降。2015年末,全市肉类总产量72.4万吨,比上年减少7.7万吨,同比下降9.6%。猪肉产量43.2万吨,同比下降8.2%;牛肉产量2.9万吨,同比下降5.6%;羊肉产量2.7万吨,同比下降6.4%;禽肉产量21.4万吨,同比下降13.4%。猪肉、牛肉、羊肉、禽肉产量分别占肉类总产量的59.6%、3.9%、3.7%、29.5%。
二、影响畜牧生产的几个因素
(一)受猪肉价格影响,全年生猪存栏量呈“v”字型。自2013年10月份以来,连续18个月生猪价格持续低迷,散养户逐步退出市场、规模养殖户面临巨大亏损。2015年初开始,为降低成本,勉强坚持生产的养殖户不断减少能繁母猪数量,导致母猪基数变小,生猪存栏急剧下降,至使2015年6月末生猪存栏量降至近几年来最低点。进入7月份以后,养殖户意识到又一个“猪周期”到来并开始补栏,9月底生猪存栏量快速回升,但是仍然较上年减少8.1万头,同比下降2.6%。12月末生猪存栏量达到337.4万头,与上年持平略增。

此轮猪市行情恢复性上涨,是对2014年猪价低迷、养猪亏本的弥补,是市场对生产进行调节的结果。目前生猪供应平稳,猪肉价格处在合理区间,当前玉米价格较低,养殖成本下降,生猪养殖利润较为可观。
(二)受疫情影响,牛羊生产尚未走出低谷。2014年上半年嘉祥县内爆发羊瘟疫,大量牛羊被宰杀,交易市场强制关闭4个月,至使我市牛羊生产遭到重大打击,存栏量降到历史最低。一年多过去了,嘉祥及其周边县区牛羊养殖、交易还没有走出低谷。疫情带来的损失,在养殖户心里仍然留有阴影,现在想来还心有余悸。外地大客户已经找到了新的货源,短时间内不可能再调整进货渠道,想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三)鸡蛋市场饱和,蛋价重回“三元时代”。由于2014年蛋鸡养殖收益较好,养殖户在2015年3月补栏热情较高,育雏鸡经过4-5个月的养殖周期现已陆续进入产蛋期。从7月份开始,新增蛋鸡开产量稳步增加,进入9月份,需求量有所增加使得鸡蛋价格略有抬头。中秋节过后,需求疲软,新增蛋鸡产量逐步加大,蛋价持续回落蛋价上涨的动力减弱。春节前后蛋价在小幅上涨后,急速下跌,重回“三元时代”。未来鸡蛋价格上涨的动力尚未显现,过低的蛋价打压了养殖户补栏情绪,造成蛋雏鸡价格走低。

三、几点工作建议
畜牧业生产状况不乐观,不仅影响我市市场供应,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也会带来一定影响,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大生产指导力度,确保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政府可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打造“生态+经济”的链条。沼液、沼渣是真正的有机肥,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盐渍化”,连用三年沼液、沼渣,能根除“根线虫”,杀虫卵率达90%以上。当下人们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模式,有机蔬菜、有机水果、有机大米等有机产品成为大家争相购买的食品,这就需要大量的有机肥。养殖户将废弃物沉淀腐熟之后,当作有机肥出售给种植大棚,政府扶持达到一定规模的种植大棚配置储存池,以便储存长期使用。这样即降低了成本,减少病虫害,产量质量都得到提高。大棚“吃”掉了养殖场的异味,养殖户从粪污中又赚取了一笔钱,真正做到了农牧结合,两头受益。
(二)加强市场监测,指导畜牧生产,引导理性补栏。供求决定价格,猪源减少,价格陡涨,势必引起新一轮养殖波动。生猪价格持续上涨,前期亏损的养殖户有可能冒险再进,部分投资者或许会选择投机性养殖,进入到生猪养殖行列,后期会导致大量生猪集中出栏,猪价势必会快速下滑,呈现“猪贱伤农”的局面。当前虽然生猪市场价格较高,但仔猪价格也很高,如此时大量填槽,成本也相应增加。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畜牧生产监测范围,加强对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的监测,并以此进行生产形势、成本效益、市场供求和发展趋势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避免盲目补栏,合理规划发展,注重高品质、高规格、高效率生产,促进畜产品均衡上市,防止价格大起大落。
(三)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创新驱动能力。畜牧产业的发展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更离不开专业合作组织的支持和服务,应不断提升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和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能力,提高养殖户应对市场抗风险能力。建议引进、建设起点高、辐射带动能力强,集屠宰、加工、冷藏一体化的高端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做大做强畜牧产业。